2017分子病理新进展研讨会今日在上海隆重开幕!



2017年12月23日,由上海市遗传学会、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转化医学网联合举办的2017分子病理新进展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成功召开。会议遵循学术性、开放性的原则,国内外知名专家与广大参会者分享了分子病理领域的前沿研究。 

作为跨界融合的一项技术,分子病理在疾病的鉴别诊断、伴随诊断、预后判断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分子病理正逐渐成为精准医疗的支柱。随着蛋白质和核酸的深度研究,分子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发展与进步,分子病理的相关诊断技术不断更迭,新技术和新进展喷涌而出。 

在此背景下,2017分子病理新进展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明道楼国际会议中心如期召开。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一年一度的分子病理盛会!

 

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和领导有:

 

朱虹光教授、曾瑄教授、姜丽岩教授、袁正刚教授、王哲教授、邵长周教授、肖艳群教授、王凯博士、朱大为董事长、石怀银教授、卢大儒教授、陈晓霞教授、王雅杰教授、凌少平董事长、赖仁胜教授。

 

重量级嘉宾致辞

共贺盛会召开

 

本次会议由著名病理学专家、原长海医院病理科主任朱明华教授为大会致辞,对参加会议的各位医疗行业的同仁,分子病理行业的精英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的敬意。肿瘤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分子诊断目前针对中晚期治疗。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结束。

 

朱虹光教授致辞

接下来由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系主任朱虹光教授为大会拉开帷幕。在开幕式上,朱虹光教授致欢迎辞,并表示对于精准治疗,我们要给予支持。精准治疗的前提是精准的诊断。最后对各位嘉宾给予热烈的掌声和感谢。


随后各位嘉宾围绕分子病理发展趋势及展望、分子病理领域热门研究分析、分子病理检测的临床应用案例分享及分子病理检测的规范化几个主题来展开精彩的学术报告和讨论。

 

各路嘉宾展风采

会议高潮迭起

 

朱虹光教授

 朱虹光教授首当其冲为大家带来PD-L1的历史及检测问题的研究报告。包括T细胞的激活,介绍了PD1的发现,决定抗PD1PDL1疗效的因素。希望未来能联合使用不同抗PD1PDL1反抗及检测肿瘤组织中的免疫细胞。

 

曾瑄教授

在此之后由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教授曾瑄教授为我们带来了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分子检测方面的详细解读。曾瑄教授介绍了癌症免疫治疗的概况,PD1PDL1的疗效相关分子检测中的PD·L1dMMR/MSI-H。并表示免疫治疗中最经典的为黑色素瘤,进展期的黑色素瘤目前十年内生存率达20%。最后讲解了补充诊断与伴随诊断的区别。

 

姜丽岩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科行政主任姜丽岩教授盘点了2017年免疫治疗的进展。姜丽岩教授表示抗PD-1/L1单药无论是二线还是一线应用均能带来显著的总体生存获益,但一线应用获益更多;免疫治疗在早期肺癌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应用于同步放疗后可以显著延长患者PFS;免疫治疗在SCLC领域初现曙光,结果有待三期研究证实。

 

袁正刚教授

茶歇过后来自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袁正刚教授介绍了肝胆肿瘤的靶向及免疫治疗的新进展。袁正刚教授说,虽然肝癌肿瘤的治疗目前以手术、放化疗、射频消融等手段为主,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肝胆肿瘤中存在很多其他癌种中常见靶向药物的作用靶点,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潜力,有不少成功案例。

 

王哲教授

西京医院病理科主任王哲教授详细讲解了细胞遗传学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并为上午的圆桌讨论拉开序幕。

 

邵长周教授

下午会议伊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邵长周教授就为大家带来了对亚太肺结节评估指南的详细解读。邵长周教授从临床方向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肺结节的治疗方案。

 

肖艳群教授

 上海市临检中心分子生物学室主任肖艳群教授分享了分子病理检测质量保证的相关知识。分子病理诊断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肿瘤诊断模式的改变。分子病理检测结果的应用需以实验室的合规性和准确性为前提。肖艳群教授传授了如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如何编写文件等知识。

 

王凯博士

随后由至本医疗CEO王凯博士为大家带来了——NGS时代肿瘤精准分子病理诊断及治疗新进展的精彩演讲。王凯博士从乳腺癌为切入点结合病例深入探讨了二代测序。

 

石怀银教授

茶歇过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主任石怀银教授为大家带来FISH在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石教授以多种常见的软组织肿瘤为例,从形态学等方面一一介绍了如何鉴别不同类型的软组织肿瘤。

 

朱大为先生

最后由衡道病理总裁朱大为先生以分子病理鉴别诊断的多维价值的报告为大会第一天的主题报告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圆桌会议

热度不减

 

作为上午会议的压轴,朱虹光、曾瑄、姜丽岩、袁振刚、王哲各位教授就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的未来为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而下午的圆桌论坛议题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认识,病理学诊断已经不再局限于形态学诊断,分子检测为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各位专家对分子病理诊断的临床应用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邵长周、肖艳群、王凯、朱大为、赖仁胜教授各抒己见,依次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本次论坛学术氛围浓重

反响热烈

会场座无虚席

 

 

本次会议集结了众多会议大咖,多名主任、学术大咖、企业创始人等,紧扣分子病理发展趋势及展望、分子病理领域热门研究分析、分子病理检测的临床应用案例分享及分子病理检测的规范化主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内容涵盖分子病理鉴别诊断、伴随诊断、免疫治疗、技术转化等重点领域。相信经过此次会议定会让参会者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对最新的分子病理研究进展有了更加充实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转载自“转化医学网